方帽子——闫占城个展

开幕时间: 2022-03-12

展览时间: 2022.03.12 - 04.20

  • 新闻稿
  • 艺术家

方帽子

——沉默、误读以及与方帽子有关的修辞


文/钱文达       



“当我透过水的厚度看游泳池底的瓷砖时,我并不是撇开水和那些倒影看到了它,正是透过水和倒影,正是通过它们,我才看到了它。”

                                                         ——梅洛·庞蒂

 

“方帽子”既回应于一个现有文本所发出的声音,同时也从诠释者的角度无限远离着文本所滞留的方位。



闫占城是一个奇妙的读者,他对书既抱有无限热忱的专注度,也持有对书保持警惕的怀疑精神,从旁人的眼光来看,他的书单既不捆绑于文学史进程的发生轨迹,也不与一个封闭的私人线索相挂钩;同时,他酷爱经典,沉迷于对经典的感悟与反复解读,然而又与一种当下叙事经验的文辞相亲密,仿佛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存在。

 

有时候,他绝不是在看书、读书、听书,他也不是在尝试搬运书中的主题与旨趣来为绘画服务,而是让书的内容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喧嚣的背景,一种非物理特质的底色,一种在旅行地图上可能出现的标尺与箭头。

 

《方帽子店》这篇故事原意是要通过讲述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自己家的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来警示人们要适应时代变化,才能更好的生存。而闫占城据此做出了极为相反而意外的解读,从中发现了某种富于启示性的冒险风格:一股逆流而上的、主动将自我悬置于孤立地位的非典型力量。


在他无意间发现这篇故事、对这篇故事的误读与绘画的涂抹和完成之间发生了某种命运般的联系,以至于连闫占城本人也对此感到惊讶。基于暂时性的和解方案,它们互相作为着对方断裂式的注脚而存在——我们所直面的不是一个纯粹典型的文本意象(直观来看,方帽子绝不是叙事内容层面上的核心,它反而是缺席的),而是一种无意识的感觉逻辑所给出的视觉关联。

 

而这种关联仍是对其波德莱尔时期(暂且这么界定)的延续。虽然说,闫占城从波德莱尔的诗中提取了很多绘画中所需要的感觉,但我们无法将波德莱尔与他的画之间连上一条能够直接相交的线。它们必然存在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质量空间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诸多观念性绘画里所直言的同一性范畴。在闫占城的作品里,文本作为意象与绘画之间永远是断裂的(文本从来不会对绘画进行指导,因此,断裂在这里成为一种罕见的绘画助推器),它们一直以这种断裂的联系维护着各自的活动区域,并为绘画赢得了最大限度的自由。



复合的人形、混杂的面部、环境色域与发散的线条共处于同一维度之中。他的绘画既是当下的,拥有自由实践关系的笔墨趣味,强调绘画-自我存在的唯一属性,也是文艺复兴式的,在对绘画的精准培育上与历史意义上的虔敬态度不谋而合,(尤其是近些年的作品)具有壁画般的几何辉质与乌托邦想象中的普遍和谐意味。

 

同时,与绘画形式相对应的,我们能在这一不知疲惫的实践线索中发觉他对绘画可能的无尽探索的欲望,以及这可能在当下绘画性经验中所面临的危机与启迪。固执与坚持在他身上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他的手不停歇地从一张画游走到另一张画,在一个图层与下一个图层之间反复地叠压、修涂,身体的移动支撑着视觉关系的规划与调整,每当他置笔观望这些作品的时候,有关完成感的边界意识在其头脑里发起显现、冲击、运作。他是当下为数不多我们要把他所有作品联系起来认真看待的画家,仿佛他始终在画一张没有完成的画,完成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动作。藉由这一原则,他持续地在绘画中消解自我作为绘画者的孤独:他在绘画的历史脉络与谱系族群里寻找到了比同代人关系更为密切的同行者。


我们无法从本体视角来断定闫占城所画的内容具体对应着什么,我们的有限言语所能尽力猜度的,只在于他得以开启绘画实践的逻辑,以及这一逻辑自然展开的后续线索,绘画的内容和主题不再受限于一个个词汇的涌现,也包括遣词言句的动机和姿态,它是念读“方帽子”时脑袋里一闪而过的念头,也是舌头发力并保持着的动作关系。他张口,嘴巴对着观众,没有任何声音。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激动的沉默。

                                            

2022年3月3日